目前分類:自戀系列(評論) (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理想化圖.jpeg

「理想化」是Kohut關於自戀成長的另一個重要概念,與前一篇文章中的「鏡映」同為他對於早期自戀成長的重要歷程。「理想化」原本是精神分析中,不成熟的心理防衛機轉中的一種。相對於「投射」是將壞的感覺放到外界人事物,「理想化」則是將好的感覺放到外界,藉此來感覺擁有一個好的客體。兩者同樣都會經歷「分裂」的過程,因此只有「全好」或是「全壞」的感覺,因而造成扭曲。但是Kohut在自戀成長中把「理想化」視為是一個健康自然的過程。出現的階段兩者略有不同,通常「鏡映」出現在較早的階段,主要目標是自我的凝聚,像是要把零散的拼圖組合起來;「理想化」在稍晚出現,主要目標是自我特質的進一步發展,比較像是要去畫一幅自己的作品。

林寓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鏡映圖1.jpg

林寓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涵容圖.jpg
接下來的幾篇,我想試著說明幾個精神分析理論中,對於嬰兒心理成長重要的概念。首先我想說明前一篇「自戀序曲」中提到過的「涵容」這個概念。

林寓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件染血的綠衫-圖.jpg

一個15歲的少女,考上第一志願北一女中,到許多人努力想去的學校上課,不到兩星期,選擇跳樓結束生命。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這件事情?

林寓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接續之前「宅世代」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網路現象,來談談近年來很夯的「網路成癮」。

談到「成癮」,我還是不免地要先從醫學上的觀點開始討論。成癮指的是人對一種生理或是心理上的刺激所產生的感覺(通常是愉悅感)產生依賴,需要不斷地增強刺激來得到同樣的感覺或是在突然失去刺激時,產生不適的反應(脫癮),進而瘋狂地尋求刺激來源,產生「渴求」(craving)的行為。

林寓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家一定都聽過,「宅男」、「宅女」「宅X」的用語,「宅」似乎成了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。這名詞應該是網路興起後才出現的,指的是一群喜歡待在家裡,不善與人相處,生活圈只有自己的人。

「宅世代」為何興起呢?我覺得有很大一部份與網路的出現有關,網路提供了不用出門就可以與外界聯繫的方式,而且無遠弗屆,幾乎可以滿足所有生活的需求。但這是外部環境因素,重要的是宅人們放棄了實際的、與人的接觸,選擇以網路的形式來進行社交活動。為何他們會放棄一般認為的、必要的人際互動需求?我選擇以「內傾特質」與「自戀脆弱的敏感」來解釋他們為何做此選擇。

林寓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界線的出現本質上是一種衝突與妥協的結果,就像自然而然會有國界,因應著不同族群、團體的利益成立不同國家,界線呈現了一種無法完全相容的差異性。我們可以想像,不同心靈之間以及心靈與外在現實之間會有界線的存在,但是往往這界線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清楚,常常造成關係上的問題,尤其越密切的關係越不容易保持清楚的界線。例如剛出生的嬰兒與母親,心靈上幾乎是在一個融合無界線的狀態。肚子餓的時候,只要哭就會有哺育的乳房出現;不安的時候,只要哭就會有溫暖的擁抱。嬰兒把母親視為自己的一部分,母親也暫時放下自我,以嬰兒為中心的生活著。這是生存與發展上的需要,並非不正常的狀態。

隨著之後的發展,嬰兒漸漸意識到,母親並非他的一部分,而是一個獨立的存在。並不是每次哭,乳房就會自動出現;也不是每次哭,就會有溫暖的擁抱。這時的嬰兒會經驗到挫折的情緒,但是只要挫折不是太大,嬰兒會嘗試著適應。乳房雖然不會馬上出現,但是可以先吸吮一下拇指,一段時間後,乳房就會出現了。不安時雖然擁抱不會馬上出現,但是先抱一下被子或毛巾,等一下就會有溫暖的擁抱了。在這樣不斷地挫折過程中,嬰兒嘗試著去適應,進而發展自己的能力。只要挫折不要長時間地大過他能忍受的程度,嬰兒就能順利的成長。因此過多與過少的挫折都不好,少了會缺乏夠的安全感,多了會無法適當地發展能力,還造成自我的界線無法適當的形成。這過程中,母親不需要也無法完美的回應所有嬰兒的需求,只要能涵容與安撫嬰兒的情緒,讓嬰兒能在其中試著處理自己的心靈內容。

林寓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Boundary中文翻作邊界、界線。這個字眼讓我想起電影"The English Patient"(英倫情人)中的那句對白:We are the real countries(我們才是真正的國界),Not the boundaries drawn on maps..(不是強者畫定的國界),這句話很鮮明地呈現了「界線」這個字眼豐富的意涵。沒有一條單一不變,永恆存在的界線。在地理上如此,在心靈上也是 如此。

心靈上的「我」究竟何時出現,很難有一個確定的論述。生命早期的原始自戀狀態,是否存在一個「我」的概念存在 一直是一個疑問。但是比較確定的是,隨著界線的發展,「我」的概念也越來越明顯。之前提到,皮膚的觸覺建構了身體上的界線,而它雖然是身體上的的界線,同時也是心理上非常早期的界線象徵。不同階段的身體感官刺激,形成不同的心理內容,堆疊出更豐富的自我內容。在這當中,不同的先天氣質,在不同的成長環境 中,形成各式各樣不同的自我形象。理論上,自我形象是沒有所謂完成的時刻。隨著年齡與成長階段的不同,它應該持續成長與改變。

林寓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戀序曲圖-JodyKelly.JPG

(Painting by Jody Kelly)

林寓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